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推介 >> 正文

以1%的热带支点,服务100%的热作发展 ——中国热科院通过南南合作推动世界热区共同发展纪实

日期 : 2021年12月06日 8:18:5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2019年,首届中非农业合作论坛举办期间,非洲各国农业部长和官员实地考察了位于海南万宁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香饮所,在惊叹中国热带农业发展成就的同时,部长们纷纷提笔留言,感谢中国热科院技术走出去为其国家作出的贡献。

  放眼全球,世界热区陆地面积5360万平方公里,涉及13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90%以上属于发展中国家,热带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出于种种原因,不少热区国家的生产方式原始,科技水平较低,农业发展落后。

  我国热区陆地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热区范围涉及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四川等省区。20世纪50年代,从种下一棵橡胶树开始,中国热科院因国家战略而生、为国家使命而战,在海南岛这片热土上推动中国热作技术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实现领跑的阶段跨越,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

  一路走来一路播撒。作为我国热带农业科技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主力军,多年来,中国热科院还以我国占全球热区1%的土地为支点,深度参与联合国南南合作,针对全球热区技术升级和产业进步提出解决方案,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贡献于世界热区每一个需要的地方。

  椰风阵阵,绿树婆娑,中国热科人服务全球热区的一个个生动故事,如海浪般一遍一遍触动记者的心弦。

  

  中国技术服务热区国家减饥减贫

  中国热带农业快速发展的60多年,是不断用科学技术服务祖国、贡献世界的60多年。

  自中国热科院成立以来,在一代又一代热科人的努力下,我国热作种质资源库相继建立,约4.7万余份热作种质资源得以储存利用,保存量居世界第二;热作品种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新品种培育超300个;多数热作技术都走在世界同业前列,主栽品种和配套技术在热区大面积推广,热作产量大幅提升;立体种养、生态种养,土、肥、水等资源利用率逐渐提高,我国热带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的热区面积仅占世界的1%,但中国热科院取得的研究成果,应该要去服务100%的世界热区。”在中国热科院党组书记崔鹏伟看来,这是中国热科院的使命担当。

  使命引领行动。自建院之日起,中国热科院就确立了“立足海南、服务国家、走向世界”的发展理念。多年来,中国热科院热烈响应国家倡议,积极参与南南合作,主动承担热带农业科技援外工作,自觉服务国家外交大局。截至目前,通过执行我国政府以及国际组织的援助项目,中国热科院先后派出了80多位农业专家,前往非洲、东南亚、南太平洋岛国等地,开展木薯、腰果、椰子等热作技术指导,为发展中国家绿色农业进步贡献中国方案。

  在乌干达,木薯是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2013年-2017年,中国热科院先后派出7人次专家前往,选育抗病害品种,示范机械化种植,8个木薯示范基地的鲜薯产量超过平均每公顷30吨,远超当地木薯的平均产量每公顷9吨,为该国实现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

  建设技术示范中心是中国技术推广的有效方式,不论是中国-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椰子种植示范园,还是中国-巴基斯坦热带经济棕榈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基地等,成效都十分显著。

  中国热作技术在海外有多受欢迎?作为一位足迹遍布近七十个热区国家的热作专家,中国热科院副院长刘国道向记者讲述,他们首次在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举办椰心叶甲病虫害防治培训时,教室里座无虚席,除了原本报名登记的学员,其他没能报上名的农技人员和当地农户闻讯也蜂拥而来,没有座位就站着听、挤在一起听;中国专家提出想去联邦各州调研农业生产,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总统派出总统专机给专家使用……

  刘国道说,中国技术的一个显著优势是非常实用,普通农户很容易理解、掌握和应用。中国专家勤勉认真、谦逊友好的作风也深受当地百姓喜爱和信赖,走到哪里都是让当地人感觉亲切的“中国朋友”。

  

  人才培养为热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中国热科院人才济济、硕果累累,具备培养全球热区人才的天然优势。

  “中国农业技术的先进性有目共睹。柬埔寨应该向中国学习,特别是人才能力建设方面,通过与中国的合作提升人才数量和质量,能够推动柬埔寨的农业进步。”柬埔寨王国皇家政府代表辛·思德斯在近期一次热带农业生产管理培训班结业式上这样说道。

  这是一场面向柬埔寨全国的线上培训,柬埔寨25个省市中有23个派出学员参加。中国热科院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了细致调研,针对柬埔寨不同省份的热作特点开设了不一样的培训课程,显著提升了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参加培训的600多名学员中既有农业官员,也有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职业学校的老师,来自中国的热作技术火种将通过他们在柬埔寨大地上传播。

  “我们开展的能力建设培训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高级别官员培训,二是学历培训,三是技术培训。”中国热科院国际合作处副处长游雯介绍,受疫情影响,近两年的培训多在线上举办,“疫情结束后,到中国热科院学习中国热作技术”成为很多热区学员的心愿。

  截至目前,中国热科院已对外开展热带农业技术培训100余期,培训了来自全球99个国家的4000余名学员,有力推动了热区国家的热作人才能力建设。不仅如此,中国热科院每年还接受海外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来校深造,目前已累计培养来自缅甸、巴西、厄瓜多尔、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家的青年科学家40多名。

  一段中国学习经历,给学员自身以及他们国家的热作农业生产都带来了新机遇和新发展。

  来自肯尼亚的学员露西,在中国热科院的一次短期培训中第一次了解到香蕉组培技术。为了进一步系统扎实掌握该项技术,她很快再次自费来到中国热科院学习,回到肯尼亚后建立起该国最大的香蕉苗组培繁育中心,推进了肯尼亚乃至整个东非的香蕉产业发展。

  “我们和其他热区国家的友谊之树已经根深叶茂。”崔鹏伟说,中国热科院与14个国家的农业科研机构和大学共建了农业试验站和联合研发中心,开展适合当地的品种和技术的定向研发,并辐射带动周边国家和地区;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专家力量,中国热科院为有需要的热区国家编制国家农业发展规划、开展农耕文化建设等……

  

  南南合作共建热区命运共同体

  提高热区国家的农业技术水平和粮食安全能力,是推进全球减贫进程的重要一环,也是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应有之义。中国作为联合国南南合作的积极拥护者和重要参与者,主动扛起科技引领旗帜,不断完善农业南南合作机制,共建热区发展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高度重视热带农业发展。在中央顶层设计布局的指引下,2021年,中国热科院先后与世界粮食计划署(WFP)、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就加强热带农业南南合作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旨在深化热带农业南南合作,加强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中国在热带农业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实践经验和发展途径,提升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水平,加快发展中国家的减贫减饥。

  “南南合作的模式正在不断创新。”崔鹏伟说,中国热科院通过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能够更广泛地将技术带给有需要的国家。同时,也有发达国家主动前来寻求合作,如阿拉伯国家希望在其他热区国家发展椰枣产业,但他们缺少先进技术,就提出希望与中国热科院合作开发。“这说明我们以技术为媒介的南南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平台,具备了较强的国际影响力。”

  一直以来,中国热科院从未停止探索拓展南南合作新机制的步伐。中国热科院与英国和非洲国家开展中英非项目,由英国国际发展部提供资金,向非洲乌干达转移木薯生产技术;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斯里兰卡开展项目,依托中国向FAO捐助的第二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支持,中国热科院向斯里兰卡派遣专家在当地开展热带果树生产技术指导。

  与此同时,中国热科院还积极打造南南合作知识共享平台。2014年,中国热科院被FAO授予“FAO热带农业研究培训参考中心”,并在2019年FAO-中国南南合作10周年高级别会议上获得二期认证;作为创始会员发起“热带农业平台(TAP)”,参与平台框架下的热带农业发展经验交流和知识共享,选派专家在该平台中担任委员职务;发起成立“中非热带农业科技创新联盟”,目前已有国内和非洲10个国家共计23家科教机构参与,将进一步密切中非涉农科教机构在合作研究、推广应用、人才培养、交流分享等方面的合作。

  “中国人始终认为,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中国热作技术的从无到有,是一段筚路蓝缕、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中国正是因为深知其中的“苦”和“难”,才愿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中国热科院通过参与南南合作,与热区各国无私共享技术和知识,正是践行这一理念和倡议的真实写照。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