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动态 >> 正文

塞上江南的托管实践 ——宁夏农业社会化服务让土地产出更高收益

日期 : 2021年11月15日 8:30:30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塞上江南的托管实践

  

  在中卫市沙坡头区永康镇永丰村召开的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推进现场会。 资料图

  “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江南鱼米乡。”在西北黄土高原茫茫的金色海洋中,一个绿洲奇迹般出现,东靠黄河,西靠贺兰山,这就是富饶美丽的塞上江南宁夏。这里,一半沙漠,一半绿洲,不仅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风光,也有碧波荡漾,鸟栖鱼跃的江南风情。

  如何描述这里的富饶呢?“年种年收,水浇田,金川,银川,米粮川。”怎样从土地获取更高的收益,让小农户更好地搭上现代农业的快车?让我们一起走进宁夏,去看看当地农业生产托管的情况。

  

  托管有特色——

  

  因地制宜 种养兼备

  “去年,我们主动与青铜峡市甘城子地区葡萄种植主体对接,探索葡萄生产关键环节托管服务,投入各类农机具26台(套),托管服务面积8705.5亩。”青铜峡市益新农机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芳介绍,葡萄生产机械作业技术尚不完善,还没有成熟机型,针对这些问题,技术人员不断分析现有种植模式和关键环节,积极开展田间试验。

  结合地域种植特点,公司引进先进适用的葡萄作业新机械,并反复进行实地研究和机械性能改进。如今,葡萄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达到85%,同时成功总结提炼出适应宁夏贺兰山地区的葡萄生产环节机械化技术和机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生产托管服务。

  “葡萄机械作业大多在粮食作业休眠期,尤其是大面积葡萄埋藤作业集中在11月中下旬,多数农机具已‘刀枪入库’。”王芳说,通过葡萄埋藤可延长机具作业30天左右,单机增加作业收入1.4万元以上。如此一来,葡萄关键环节的用工矛盾得以有效缓解,“亩均节省劳动力3个,每亩节约人工费用302元。”

  “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生产托管进一步推动了葡萄这个紫色产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进程,有效提高了酿酒葡萄的品质和产量,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不仅是种植,生产托管服务在养殖领域也初露锋芒。“近期,我们结合中部干旱带实际,从种植业向畜牧养殖业延伸,制定《中部干旱区肉牛和肉羊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探索开展畜牧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开展饲草料加工配送、标准化养殖、电商销售等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性服务。”宁夏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贺学斌介绍。

  “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服务模式,与大型养殖场签订饲草配送合同,根据养殖规模订单储备饲草,再与种植户签订饲草种植合同,实现了耕种、收获、饲草料配送、青贮腌制、封窖‘一条龙’服务。”宁夏润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卢彦飞说。

  “今年针对我区实际,成立了由多个单位组成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专家服务组,联合开展了葡萄、苹果和蔬菜防冻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在3个县(区)完成特色作物防冻服务6.6万亩次。”贺学斌介绍,“试点地区葡萄亩均增产150斤,节本增效650元;苹果亩均增产350斤,节本增效700元;蔬菜较往年提前上市15天左右,比正常上市售价每公斤高0.4元,亩均增收1600元。”

  

  服务有规范——

  

  村社融合 流程细化

  村集体经济组织有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将其纳入生产托管的链条,既能更有效推进托管工作顺利开展,又可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在青铜峡市,三种村社融合模式交替“上场”。

  “股份式融合、联合式融合、订单式融合,这是我们现阶段探索的三种模式。”青铜峡市农经站副站长王立锋介绍,所谓股份式融合即“村集体+基地+农户”服务模式,具体是指农户自愿将土地经营权、装备等作价入股,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农户以股东和员工两种身份全程参与生产,村集体协调托管服务主体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收益最终由农户、村集体、服务主体以一定比例进行分配。“农户一块地能有股权利益、分红、打工三方面的收入。”

  联合式融合是“村集体+服务主体+基地+农户”服务模式,由村集体将农户土地集中起来,委托服务主体开展作业。“瞿靖镇的银光村、时坊村、友谊村通过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将2360亩土地托管给青铜峡市万事顺种植家庭农场等服务组织,每亩地保底收益400元,当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就增加了94.4万元。”订单式融合是“村集体+企业+服务主体+基地+农户”服务模式,村集体集中农户土地建立示范基地,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企业根据需求,委托服务主体开展相关农事活动,最终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和服务主体四方共赢。

  “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份合同约束到底、一项技术标准执行到底”,青铜峡市金土地农作物专业合作社的这种“三到底”服务通过作业前集体协商、作业过程公开透明、收益分配自主抉择生产托管模式,让农户切身感受到了生产托管的优势,增强了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统一接受生产托管服务较单独耕种亩均生产成本降低约100元,纯收入可达1100余元,小农户真正实现了‘坐在家里种田’。”合作社负责人史兴安说。

  “围绕全村1万亩灌区耕地为中心,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一点,农户收入增长一点,开展托管服务。”这就是盐池县郭记沟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旭照所说的“一个中心,两个增长点”。“今年我们采取‘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由村委会协调将全村闲置农机具纳入合作社,合作社集中培训机手上岗,合作社与农户双向选择分配方式,签订服务合同。”

  

  方法有创新——

  

  平台监管 数字说话

  农业生产作业范围广、环节多、监督难,人工信息采集难度大,针对这些难题,吴忠市利通区引入第三方建设服务监管平台,引导服务主体安装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的监测设备,确保数据真实准确,推动生产托管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

  “通过为农机安装北斗监测终端设备,实时采集作业数据,同步传输到平台进行数据分析、整理与输出,及时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主体准确提供必要的作业影像资料。”宁夏吉峰农机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员马鹏介绍,有了服务监管平台,可以真正做到“轻松管、自动算、方便查”,大大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有效推动了生产托管服务。

  中卫市沙坡头区位于宁夏中西部,今年共签订托管合同4481份,托管服务作业面积52.06万亩次,其中玉米41.36万亩次、水稻3.42万亩次、黑小麦4.52万亩次、设施蔬菜0.73万亩次、露地蔬菜2.03万亩次;耕、种、防、收环节分别作业29.58万亩次、7.02万亩次、10.26万亩次、5.2万亩次。

  这些亮眼的数字离不开沙坡头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平台的助力。“服务组织在线申报托管服务,线上展示服务能力、服务环节、服务标准。”沙坡头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峰说,以服务组织为单位,平台还建立起农机手、农机具的标准化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对服务组织的服务能力、服务质量进行在线核查和透明化监督。“农户可以根据服务组织展示的各类信息,结合自身种植作物需求,自主选择服务组织。”

  不仅如此,农户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手机在线完成托管订单。“平台自动汇集耕、种、防、收全环节的作业轨迹信息、作业面积信息、作业过程照片等,建立线上作业信息数据库,还可去除道路轨迹计算有效面积,实时在线还原真实的托管场景、真实的作业过程,并支持农户在线评价服务质量。”赵峰说。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1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