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 首页 >> 培训体验 >> 新闻资讯 >> 领导讲话 >> 正文

新理念照亮幸福路

日期 : 2020年07月22日 16:30:23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新理念照亮幸福路

  

  海南省三亚市吉阳区博后村哎岬湖一景。

  千百年来,位于天涯海角的海南省,素被视为南境荒蛮之地。

  斗转星移。如今,琼崖宝岛碧海椰林依旧,五指山仍然满目葱茏,万泉河水也还是那么的清。生活于此的阿哥阿妹,发出诚挚邀请——

  请到天涯海角来,这里花果遍地栽;百种水果百样甜,随你甜到千里外。

  红柑橘、金芒果、熟透的芭蕉、飘香的菠萝,流淌在宝岛乡村的百般甜蜜,浸润着海南老乡的小康生活……

  

  2013年4月9日,习近平在三亚市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时说——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与全国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海南有着广大的农村地区和众多的农村人口。全岛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任务最重。

  建省之初,海南还是一个封闭落后的边陲小岛,海南的农村可以用原始来形容,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没医院、没学校、没厕所,有的只是贫困人口,小康之梦好似天方夜谭。

  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列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要务。

  全面小康,不落一人!

  2019年,海南农村贫困发生率低于0.5%,远低于2010年的23.8%;海南贫困地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89元,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海南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中饮水无困难的农户比重为94.2%;拥有独立厕所的农户比重为88.2%;海南贫困地区农民所在自然村中通公路、村主干道硬化、使用照明电、通电话比重均达100%,能便利就读幼儿园、小学的比重分别为87.6%、90.8%;拥有卫生站的行政村比重为81.5%……这一串串数字正是海南农村走向小康的真实写照。

  “小康看老乡”的真味,农民感受得尤为深切。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共鸣社区,整洁宽敞的街道两旁种着荔枝、芒果、波罗蜜,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小洋楼相映成趣。傍晚时分,村民拉起手在广场上载歌载舞。然而,谁能想到十多年前,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村民住的还是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石屋瓦房。2016年,政府出资组织全村整体搬迁到共鸣社区,村民不仅不用掏一分钱,而且每月能领到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的搬迁补贴、大米补贴,此外还可以到开发区就业务工。

  “村里的土层薄、石层厚,种地收入低,我家兄弟5人只能挤在90平方米的平房里,最大的愿望就是攒钱盖房。”忆及往事,村民唐天圣颇有感触,“多亏了好政策,我家分到了160平方米、上下3层的房子。”在政府的科学规划下,社区里学校、菜市场、卫生室等民生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创业有门店、上班有产业,人均月收入超过了2600元。

  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没实现,不仅要看各项任务落实没落实,更要看老乡内心认可不认可;不仅要看经济总量,还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不仅要看平均数,而且要看大多数。

  日落时分,在门前纳凉的符佳爱拄着拐杖走回了自家屋内。今年已经88岁高龄的符阿婆在共鸣社区却并不是“老大”,除了4位90多岁的老人外,还有一位100岁和一位101岁的老人比她年长。如今的共鸣社区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寿乡”。

  

  自2010年始,习近平先后4次到海南这块最大的改革开放“试验田”考察调研,要求海南——

  

  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

  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设立海南省,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三十二载春秋轮回,这个曾经连红绿灯都没有的边陲岛屿,已发展成中国开放程度最高、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曾经,“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在这里残酷上演。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施茶村地处火山熔岩地区,土壤瘠薄、水资源稀缺,祖祖辈辈从石头缝里“抠”黑泥种庄稼。村民只能从石头堆里挖出“巴掌大”的土地,种点儿耐旱作物维持温饱。

  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困难阻挡不了施茶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种过蘑菇,栽过荔枝,养过鸽子,但都因为水土和技术原因失败了。”施茶村党支部书记洪义乾回忆,过去30多年,村民不断寻找、尝试致富产业。直到2013年,村“两委”在政府组织下外出考察,发现了适宜种植在火山岩上的作物——金钗石斛。

  作为村里的“主心骨”,洪义乾决定第一个“吃螃蟹”。他从自家土地入手,拉着亲戚们3亩、5亩拼土地入股,整出了一块200亩的石斛种植基地,打造成石斛种植示范园。

  如今,石斛园的技术员洪尚科每天自发在园内进行讲解,他曾在海口市园林管理局工作,在查阅大量资料了解石斛的种植方法和保健功效后,他也觉得这个产业有戏,随即拿出家里的5亩荒地入股,还每天与其他技术人员探讨石斛种植技术。

  带头人“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村民自然紧随其后纷纷入股,火山石斛园发展如火如荼。2018年,施茶村石斛产业产值已超过800万元,2019年人均收入达2.4万元。如今,施茶村的石斛园更从过去单纯的产业园华丽转身为热门旅游景点,每年参观人数超10万人次,荒山石堆成了名副其实的金山银山。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施茶村人一直在路上从未停歇。

  “今年最高兴的事是村里引进种植了无核荔枝。”海南烈日当空却不及洪义乾敢闯敢试的热情,他滔滔不绝地讲着今年的规划,“施茶村是中国荔枝原生地之一,老树留着,空地就种植新品种……”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成就凝结着新时代奋斗者的心血和汗水,九百万海南儿女勇立潮头、不断创新,推动着海南在改革中前行。百年期盼,一朝梦圆。海南老乡用幸福灿烂的笑容,讲述着全面小康的南海故事。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来到海南省博物馆察看热带海洋岛屿动植物物种基因库样本,他强调——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

  独具的热带海岛风情是海南最为宝贵的财富。然而长期以来,守着碧海蓝天、椰风海韵的海南百姓,却并未充分享受到绿水青山回馈的发展红利。

  20世纪90年代,三亚市亚龙湾建立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景区发展得风生水起,周边村民纷纷到景区打工,村民收入增加了,但农村的整体发展依然滞后。繁荣的景区和几公里外的村庄形成鲜明对比。2012年,三亚市博后村村民的年人均收入仅为5200元,“姑娘不嫁本村汉”曾是村民的苦涩回忆。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海南发展的立足点,然而守着绿水青山的百姓该怎么过上好日子?怎样才能让老乡在家门口就吃上“旅游饭”?

  全省上下抓住生态这条发展生命线,守住绿水青山,聚起金山银山,建立健全了“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一方面,划定最严格的生态红线;另一方面,主岛全岛实施“美丽海南百千工程”,重点打造百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千个宜业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点线面结合发展全域旅游。

  思路一变天地宽。2017年,博后村开始了美丽乡村建设。在政府和村“两委”的牵头下,当地成立了民宿发展协会,统筹招商引资,带着全体村民风风火火搞起了民宿。“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白沙滩变成了‘金’沙滩。”博后村党支部副书记符儒建介绍,“如今,全村经营着34家民宿,1000多间客房全年入住率超过65%。2019年,村民年人均收入超过了2.45万元。”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今年端午小长假博后村仍然实现了接待游客6000多人、民宿平均入住率88.6%的产业业绩。

  白云作玉带,苍山遮不住。如今,站在博后村网红民宿“莫言莫语”的顶层阁楼上眺望,美景尽收眼底——远看棕榈树环抱下的哎岬湖,如碧玉般镶嵌在山坳中间;近览形似椰壳的精美民宿,洋溢着浓郁的热带风情。

  为了避免“富了老板、亏了老乡”的情况出现,海南在转变观念谋发展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生态资源全省人民共享的理念,即在鼓励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百镇千村”建设的同时,想方设法将当地群众融入开发建设活动,让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截至目前,全省已开工建设87个特色产业小镇,建成566个美丽乡村,各地村民以耕地、林地、房屋、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分红的模式蔚然成风。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