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宣传推介 >> 正文

北京:小小“菜篮子” 民生“大工程”

日期 : 2020年01月20日 9:10:58来源 : 农民日报点击 :

  “小菜篮”,大民生。北京作为超大城市,“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的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特别是春节将至,更不能出现任何闪失和问题。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拿出保供稳价的切实举措,全面为市民“菜篮子”保驾护航。

  重大议题,需要群策群力。近日,在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首次举办以“做好首都农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为主题的界别协商会。来自农业界、科技界的政协委员,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围绕实施好北京“菜篮子”工程、保障农产品供给和质量安全、稳定农产品价格等内容,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和协商。

  

  政府声音

  

  ——高度重视“菜篮子”稳定,多措并举保供应保品质

  会上,据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志军介绍,北京自1989年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十多年来,北京市委、市政府一直给予高度重视,把“菜篮子”作为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效益工程来抓。

  据了解,北京市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先后经历了兴建生产基地,增加副食品供应;完善市场体系,搞活农副产品流通;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基地企业综合效益;发挥基地龙头示范作用,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4个发展阶段,从而结束了全市蔬菜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历史。

  近年来,北京农产品市场货源充裕、繁荣兴旺,价格相对平稳,蔬菜副食品的零售价格和价格指数一直处于全国36个大中城市的中等偏下水平。

  李志军表示,虽然北京市“菜篮子”生产指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通过政策支持、科学规划、安全严控、产销对接、跨区域调配、储备调控、外埠基地建设等措施基本保证全市农产品市场供给总体充足、运行基本平稳。

  下一步,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将采取多方面举措继续做好全市“菜篮子”工作。主要有: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发挥北京科技优势,为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制定设施农业的用地政策,加大对现代高效设施农业的扶持;加强“菜篮子”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提升监管能力;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加快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今年把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作为重点进行研究,进一步调动农业生产者的积极性。

  从首都农产品供应的大格局看,外埠基地是保障北京“菜篮子”工作的关键一环。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毕小刚介绍,自2010年起,北京支持一批本地涉农企业与河北、内蒙古、辽宁等周边地区的蔬菜生产大县、畜牧大县合作建设一批蔬菜、畜产品保供基地。

  

  企业视角

  

  ——加大替代畜产品供应,完善“菜篮子”零售网点

  “菜篮子”连着两头,一头是消费者,一头是生产者。在后者中,农业企业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北京最大的国有涉农企业,北京首农集团是保障首都“菜篮子”的一支重要力量。为保障北京“菜篮子”的“量足、价稳、质优”,首农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薛刚提出了建议。

  目前,北京已制定生猪产业优化提升发展和保障猪肉市场稳定供应工作方案。完成方案的目标,需要“有效发挥国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薛刚表示,首农已积极与房山、平谷、延庆等区对接,拟在北京建设5个生猪养殖项目,规划到2022年存栏达到20万头,年出栏50万头。

  另一方面,从消费升级和改善食物营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当前也是改善居民饮食结构的一个契机。“在恢复生猪生产的同时,要加大扶持,提高禽肉禽蛋、牛奶等替代畜产品的生产供应。”薛刚表示,在禽肉、禽蛋规划方面,首农集团已经开始行动。

  据介绍,首农将在北京新建3个种鸡场和一座孵化场,同时将新建两个100万套父母代蛋种鸡园区及战略合作父母代蛋种鸡场。另外,还将重建北京鸭第二资源保护场,实现到2025年出栏商品鸭2500万羽。拟新建三个樱桃谷鸭基地,其中在平谷区建设一个研发基地,将实现到2025年保障北京市场85%供应量的目标。而在奶产品供应方面,首农目前良种奶牛存栏总量维持在10万头,每年为北京提供乳产品80万吨,保障了北京市场70%的供应量。

  从农产品市场流通环节来看,网点销售网络建设也至关重要。近年来,北京通过不断完善便民“菜篮子”零售服务体系,提升了市民的消费便利度和满意度。

  

  专家观点

  

  ——打破“小农业”格局制约,根本出路还是靠科技

  近年来,随着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北京“大城市小农业”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农业生产空间不断调减,2万亩畜禽养殖、5万亩渔业、70万亩菜田、80万亩良田组成的‘2578’格局成了北京农业的主战场。”中国农业大学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李保国表示,这个主战场未来还将面临水资源、环保、比较效益等多种因素的压力,从而影响北京的农产品供给能力。

  如何科学高效发挥“2578”格局空间,最大程度发挥其在首都“菜篮子”安全供应与应急供应中的作用?李保国认为,根本出路还是靠科技。对此,他根据调研和思考,提出了具体建议。

  一方面,适时发展植物工厂,保障叶菜蔬菜供给与应急。李保国表示,叶类蔬菜植物工厂单位生产面积的年产量是露地栽培的100倍,且生产周期短。“如果北京建成具有能保障首都供给所需1/3叶类蔬菜生产的植物工厂,就基本可以实现叶类蔬菜安全稳定供给和应急供应。”

  另一方面,发展连栋温室设施农业、提升果类蔬菜生产水平。据介绍,北京在国内较早引进大型连栋温室技术,但目前主要用于观光示范。“应当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制度,积极推进连栋温室果类蔬菜周年生产技术落地实施,同时通过联合科技攻关把产量提高到世界先进水平。”李保国建议。

  考量“菜篮子”保障水平,除了供应量,还得看产品质量。“首都安全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昌平区科协主席李雪红认为,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强北京食品安全检测。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