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动态 >> 正文

甘肃:调整县域农业结构 提高农民整体收入

日期 : 2020年01月16日 10:22:58来源 :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点击 :

  甘肃省各县域自然条件有差异,农民收入状况也各有差异,较为落后的农业生产及其不合理结构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在政协甘肃省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民建甘肃省委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提高我省农民整体收入。

  民建甘肃省委提出,从种植业角度来看,我省大部分县能够结合自身经济特色,利用各地区位优势积极发展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较大。各县域种植业发展均处于较高或高等水平。

  从林业角度来看,一方面,由于我省错综复杂的地理因素,使得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因此,政府对林业的扶持力度较大。另一方面,我省林业主要以防护林为主,经济林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较低。同时,部分适宜发展林果业的县并未凸显其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

  从牧业角度来看,陇南和中部地区个别县的牧业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较低。甘临地区的大部分县域适合发展牧业且对农民收入影响最大,永靖县、舟曲县、合作市的牧业和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带动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陇东地区的特色、优势肉羊产业比较突出,河西地区的临泽县、甘州区等县域养殖业发展较好,对农民收入影响最大。

  从农林牧渔服务业角度来看,全省与其他地区相比整体发展较慢,大部分县域农林牧渔服务业对农民收入影响不高,各县域之间差距不大。其中,金塔县、肃南县等县域的农林牧渔服务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最大。

  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民建甘肃省委建议,首先,以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生态农业为出发点,结合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倡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全方位融合发展。

  其次,依托各地区已有特色园区和高科技农业园区,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链条延伸,建立绿色无公害蔬菜实验园区、中药材深加工研究基地、特色农产品推广示范区等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园区。在优势农产品产地打造食品加工业产业集群,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模式。

  再次,根据各区域特色,因地制宜开展不同模式、不同产品的农业休闲旅游业。结合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按照“公司+基地+农户”和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此外,将劳动力输转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河西地区农民增收

  河西各县域应结合其经济发展基础和区位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

  首先,充分利用河西沙漠戈壁、盐碱地和废弃地等资源,打造设施装备先进、综合生产能力强、生态环境友好、产品特色鲜明的戈壁农业产业带。其次,增加农业生产技术设备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农产品附加值。再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二、三产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促进中部和陇南地区农民增收

  首先,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扩大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推进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方式,逐步减少粮食作物比重。

  其次,培育种植业新品种,推进发展各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特色经济新品种。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从而带动就业链,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最后,打造“互联网+农业”发展模式,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促进甘临和陇东地区农民增收

  首先,积极推进县域肉牛、肉羊的生产优势,提高优良品种质量,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

  其次,努力培育畜牧新品种,推进特色养殖生产基地建设,研制改良优秀品种,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再次,转变畜牧业发展模式,建立农村合作社或畜牧养殖示范基地,通过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社方式提高畜牧业农民组织化程度。

  最后,加快建设畜牧产品市场流通体系,积极推进畜牧产品批发市场、活畜牧交易市场等各种物流市场建设,建立畜牧产品产销信息网络平台。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