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动态 >> 正文

农业供给侧改革马不停蹄

日期 : 2019年08月22日 10:36:1来源 : 河南日报农村版点击 :

  今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二年。6月29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介绍各地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新成绩、新经验,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让中原更出彩”,敬请关注。

  不起眼的红薯一斤能卖一二十元,小小的花生品牌价值近百亿元,种小麦的、搞加工的、搞保险的联合起来成立了联合体……从过去吃不饱,到后来“吃得饱”,再到现在要“吃得好”“吃得放心”,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要求供给侧改革必须马不停蹄。我省抓住粮食这个核心竞争力,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农业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健步前行。

  全链条订单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团审议时,明确要求河南“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食品名城漯河可以看作河南省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的一个缩影。

  漯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静告诉记者,目前,漯河食品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1800亿元,占河南省1/6、全国1/60,年产销肉制品680万吨,日产休闲面制品3500吨,其中麻辣面制品、火腿肠、冷鲜肉单品产量等均居全国第一。全市实行专收专储的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102万亩,占比43.7%,优质大豆60.7万亩,优质花生25万亩、优质辣椒35万亩。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漯河市大力推动粮食产业联合体(也叫小麦产业联盟)建设,现已形成新品种选育推广—专业合作社种植—中粮、雪健等面粉企业加工—平平、旺旺等面制品企业生产的全链条订单化体系。

  见到郾城区商桥镇刘孟村的黄进权时,他今年的“卖粮活儿”已经接近尾声,他的家庭农场种了360亩小麦,都卖到了位于郾城区的粮食产业化联合体的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有3个新建的收储容量5000吨的粮食收储板仓,种植户的粮食将会存放在此,待加工企业使用。

  早在小麦收获前,黄进权就已经与企业签订了收购协议,且每斤售价高于市场价两分钱左右,他说:“咱今年种的是省农科院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郑麦7698,企业自然愿意高价收购。”

  优质优价,黄进权尝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甜头”,而在郾城区新店镇庄店村,种植优质小麦,已经成为全体村民的共识。该村党支部书记赵哲峰介绍说,庄店村位于漯河市高标准粮田建成区内,种植条件优越,从去年开始,在优质小麦种植上实行了整村推进、规模化种植,全村2800亩耕地均种植优质小麦,实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储,并与加工企业签订收购协议。

  种得优、管得好、卖得高,正是我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鲜活注脚。纵观全省,受益农户越来越多,去年麦播我省优质小麦种植面积达1204万亩,企业收购订单比例则达90%。

  办着家庭农场的黄进权和众多种植户是粮食产业联合体的一环,河南雪健实业公司和众多加工企业则是粮食产业联合体的另一环。“雪健”生产的小包装雪花粉销量全国第一,公司负责人杨庆生也是漯河市粮食产业联合体的会长。他介绍说,公司加工生产的各类高档面粉、挂面等产品,需要优质小麦作为原料,更重要的是,以雪健为例,日用量300吨,年粮食用量超10万吨,这就需要大量稳定的原料来源,这也是许多加工企业遇到的难题。

  “粮食产业联合体就是通过各类农业企业的参与,建立与农户有机连接,从而惠及供需两端。”杨庆生说,2017年成立的联合体,目前已经有16家企业成员、30余家合作社、2家保险企业等参与,农资企业带来质优价廉的种肥药产品,农机服务组织降低作业成本,加工企业高价收购。

  成本降低之外,农业科技带来的质量保障也让种植户和企业吃下“定心丸”。从联合体成立起,省农科院小麦所便为农户量身定制了整套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品种为指导,为优质小麦专种、专收、专储提供技术支撑。省农科院小麦所分子育种室主任胡琳介绍说,郑麦7698是集强筋、高产、多抗于一体的优质小麦品种,其高产与优质相结合的特点,受到众多加工企业的青睐,但优质小麦产业不仅是品种和种植,而是从种到收再到加工的一系列环节的组合。

  如今,漯河市粮食产业联合体内,种植户实现了种、肥、药、耕作、灌溉、收获、储存等“九统一”,既保证了小麦质量,又有效促进了企业和农民的节本增效。“明年小麦季,公司将与更多的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订单小麦种植面积预计超10万亩。”杨庆生说。

  瞄准市场调结构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在饥荒年代果腹救命的红薯,如今早已华丽转身。沈丘县有8.6万亩黑土地,特别适宜种植红薯。近年来,在市场引领下,红薯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红薯粉条、粉皮、淀粉加工作坊发展到60多个。白集镇张单庄村引进的红薯新品种“西瓜红”一斤能卖到4块钱。

  而经过精心筛选,品牌包装,清丰华薯农业公司的鲜食红薯在超市里能卖到一二十元一斤。这家公司的甘薯高代薯种苗培育工厂化培育研发中心实乃高大上。研究人员一身白大褂,静静地坐在操作台前工作,在一个个洁净密闭的空间里,红薯苗就是被精心呵护、培育的宝贝。华薯农业的设计产能为脱毒高代薯苗10亿株,这在全国都为数不多。“这里主要是培育脱毒红薯苗,别看红薯不起眼,这苗可是金贵着呢。”隔着玻璃,负责人韩振涛说。

  红薯,如今已经成了清丰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锋”,全县红薯种植面积达6万亩,而以华薯农业等为代表的企业,用农业科技,将产业做大,将调结构增收益落到田间地头。仅去年,华薯就带动当地农民种植红薯5万亩,收购价高于市场0.1元,亩净利润超1500元,企业得效益,农民增收益。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在吃饱之后吃得更好,从要产量到要质量。”韩振涛介绍说,关键在市场,目前公司采用的都是鲜食红薯,根据消费者的蒸煮烤等食用方式和口感喜好,分别种植不同品种、不同特点的红薯,在销售端,能够一直拥有优势。对于种植者来说,优质的种苗则是关键,这也是从实验室培育脱毒苗的原因所在,高产、优质、高抗性,能够让农民种得放心安心。

  其貌不扬的红薯苗,“坐上”培养皿、“登上”实验室,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种到田里,则成了清丰农民致富的好帮手。瞄准市场,红薯变身香饽饽,也让清丰县马庄桥镇赵家村的黑皮鸡枞菌成为市场宠儿。

  赵家村的食用菌种植基地占地1100亩,温室大棚白花花一大片。最早的时候,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村里建起了27个大棚。结果,一个大棚少的挣了1万多元,多的挣了四五万元,村里搞大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借着清丰县发展食用菌的契机,县里扶持马庄桥镇发展的650座大棚都建到了赵家村,村里有60户贫困户靠种食用菌脱了贫。

  赵玉甫是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黑皮鸡枞菌来自云南,是一种人工种植时间不长的野生菌,目前,赵家村的种植规模在全国是最大的。

  正阳花生常年播种面积不仅连续多年全国第一,这些年名头也越叫越响。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发布的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上,首次参评的“正阳花生”在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中排名第34位,品牌价值98.54亿元。去年,正阳花生产业的综合收入已达148亿元,花生油、花生饮料、花生蛋白、花生休闲食品等深加工企业达30家。

  瞄准市场调结构,创新探索增活力。市场就像无形的指挥棒,引领农业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目前,我省各地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林果、优质食用菌、优质花木等发展势头迅猛,农产品生产链条逐步延伸、拉长,农业生产的效益得以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河南正由“天下粮仓”向“国人厨房”“世界餐桌”快速迈进。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