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前位置 : 首页 >> 12316动态 >> 正文

甘州打造现代畜牧全产业链——甘州畜牧业转型升级纪实

日期 : 2018年01月25日 12:58:55来源 : 甘肃经济日报点击 :

   近年来,甘州区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发展思路,深入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建设。截至2017年底,全区畜禽饲养量达1003.11万头(只),畜牧业总产值17.36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3216元。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农业转型升级的支柱产业。

    现代畜牧产业初具规模

    2017年12月29日,经过18个月的紧张筹备与施工,甘肃三元乳业新建日处理500吨生鲜乳加工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填补了张掖市生产高端品牌乳制品的空白,标志着该区现代畜牧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畜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甘州区农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更为可喜的是,该区畜牧业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规模养殖成为全区畜牧业的“主力军”,畜牧产业区域化布局各具特色,全区现代畜牧业初具规模。

    在规模养殖方面,截至2017年底,全区出栏5000头以上大型草食畜牧养殖企业28个,年生产加工万吨以上企业3家,示范带动作用强的新型草食畜养殖专业合作社132个,秸秆加工生产企业30家,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及畜牧业“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全区完成“三品一标”认证企业34家,覆盖率达75.91%;创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5个,辐射带动周边规模养殖场达388个,畜禽标准化覆盖率达75.2%。

    在畜牧产业区域化布局方面,依据资源优势、产业基础、环境承载能力和市场发展需求,明确发展重点,调优畜禽结构,全区形成了以奶(肉)牛、肉羊、生猪、禽类为主导的生产格局。

    在产业化经营方面,大力发展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畜牧经营主体,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规模养殖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向全产业链要效益。共培育畜牧业龙头企业26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22家,带动农户14300多户。

    整顿市场发展生态畜牧业

    2017年,甘州区统一安排部署,联合公安、食药、宗教、工商、交警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多管齐下,充分利用媒体,广泛宣传规范畜禽交易及屠宰市场的重要意义,引导经营者到定点区域进行交易、屠宰;同时,倡导消费者食用定点屠宰、检疫合格的畜禽产品,为牛羊屠宰整治行动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经过多方努力,成功关闭南关四社活畜交易市场并将南关四社屠宰经营户、贩运交易户、皮张下水经营户和城区牛羊屠宰经营户,搬到政府定点场所开始生产经营。并将城乡区域内54家禽类交易市场和40个烫鸡店依法关闭,统一搬迁至张掖嘉信农贸市场活禽交易市场。

    据张掖嘉信农贸市场活禽交易中心主任张军介绍,目前市场里共有26户活禽交易商,日均交易活禽3180只,屠宰销售禽类2940只。“我们将活禽交易和宰杀分开,严格按照检疫标准,不仅规范了商户管理,净化了城区生态环境,也保障了市民的食品安全。”

    粮改饲实现农牧双赢

    流转800亩地,再和农户签约700亩种植青贮玉米,就够800头牛吃一年了。借助国家“粮改饲”政策,甘州区鼎盛伟农牧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伟正在探索2018年肉牛养殖新办法。

    李伟介绍,搞起养殖后才发现,养殖肉牛需要大量饲料,而玉米青贮饲料营养高。于是,他开始在流转到的土地上探索饲料玉米种植和青贮的办法。2017年,李伟和三闸镇及周边30户种植户签约1300亩地饲草收购合同,不仅保证了肉牛的营养,还带动了周边农民的收入。

    甘州区积极推进粮改饲试点,带动全区推广种植青贮玉米6万亩,收贮全株青贮玉米30万吨,通过外出参观学习、技术培训、宣传等形式开展全株青贮玉米种植、收割、青贮、饲喂等技术培训和推广。发展专业青贮玉米收获加工合作社28家,购买大型青贮收获机40余台,运输车辆200余辆,年收获面积达44万亩,粮改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甘州区畜牧局局长张杰说:“全株青贮玉米的种植成本相对低,种植户的收入每亩普遍增加两百多元,实现了农牧双赢,同时也避免了秸秆焚烧引起的环境问题,对秸秆禁烧工作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也保护了环境。”


网站
导航

主办单位: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  京ICP备05039419号

建议您使用IE9+、FireFox、Google Chrome,分辨率1280*800及以上浏览本网站,获得更好用户体验。

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镜像